别拿人命遮羞,和我谈当事人清白?

观察员 毒舌杂谈 572 0

别拿人命遮羞,和我谈当事人清白?

最近上海某大学发生的杀人案我想大家都听说了,因为这个案件足够有特殊性,又成了最近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之所以能够“津津乐道”,是因为这个案子,无论调查结果是啥,都留给吃瓜群众太多的想象空间了。

不仅如此,还能延伸出非常多的思考方向,供网友反思。

当然,反思的也仅仅是网友们而已,你还指望谁反思?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这个“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了持刀杀人案件,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遭到割喉,嫌疑人是同系的海归博士姜文华。

先归结一下网友们对这件事的讨论热点,都在哪儿。

1、杀人原因是高校的“非升即走”制度,实干的搞不过资历老的关系硬的,过大的压力导致姜某杀人。

2、姜某本身就性格孤僻,有点问题,在教学领域并没有合格,但复旦没有对他进行解聘。

3、大学派系内斗,好精彩啊!普通人惹不起躲得起,溜了溜了。

这件事能够热搜这么多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家普遍印象里的“高学历人才”和“杀人”结合在一起了,再加上中国“顶级名校”的加成,网友不感兴趣都难。

先说好,我肯定不同情杀人犯,但是今天想聊的东西并不是嫌疑人姜某的是非对错,他错得多离谱不用我花篇幅强调。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点是:

这件事儿一出来,大部分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学派系内斗。

即使后来出现了其他各种信息,大学里高校老师之间的内斗,也被放在了明面上。

平常大家不关心不代表矛盾不存在,但相关事件一出现,网友的下意识反应却骗不了人。

可见高校之间老师的内斗,已经到了怎样的地步。

中国人对“当老师”三个字,一直有着不一样的情怀,等做了大学老师,那就更不一般了。

“地位高”、“收入不错”、“安稳”简直就是相亲必杀器,哪怕你脱发+啤酒肚,在相亲市场上都是抢手货。

谁能想到,当了老师的尽头还是内卷呢?

我有一个在某211搞行政的朋友,她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但凡有一点野心,那活得肯定不舒坦。

我高中的时候就有人教育我,大学是个小社会,要学会交往,学会为人处世,那时候的小社会,是个关于成长的小圈层。

而到了工作岗位,这个“小社会”不能变大,所有人都被圈在了这个小地方。

你恶心死了领导A,换成是我,甩手就走,不开心了还要骂领导一顿。

但是在学校就不行,就得tmd的忍着,忍到他退休,或者你暴毙。

毕竟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很少有人会轻易选择辞职。

干活的眼红不干活的,干活又不升职的常年处在鄙视链底端。

我朋友是个女的,三十多了没结婚,一直奋斗事业,一年到头也没个假期,又秃顶又生病。

升职没她的份,和办公室每天迟到早退请假的女同事相比,只有年终奖上多出来的两三万块钱。

不干活也不扣工资,年终奖少点无所谓。拿两三万买一年清闲,多划算的买卖。

和领导反映?

不会有人这么天真吧。

领导的反应相当真实:你没成家,你多干点。

扯远了,这还不算是大学内斗,只是说制度、编制环境下的正常人事情况而已。

说到内斗,去年毛洪涛书记的事儿大家还记得么?

毛洪涛书记在发布了一条长朋友圈后,跳河自尽,朋友圈的内容洋洋洒洒,字字泣血,直指高校中的问题。

这件事情也曾冲上热搜,被所有人所关注。

调查结果出来,除了失去生命的毛洪涛书记,所有人安然无恙。

说句老话,但凡有点社会经历的人都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调查的结果我是不信的。

更有意思的是,在2020年12月,这件事过去两个月以后,就有网友反映:

知乎三千八百万浏览量的提问,已经不能直接显示出来,需要通过点开其他回答的方式才能找到;在另一个平台上,图也发不出,话题也点不进去。

基于此,和我谈当事人清白?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