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趟都江堰吧,去看看那引以为傲的文化底蕴

观察员 毒舌杂谈 160 0

《文化苦旅》开启了我的散文阅读之旅,而其中我又最喜《都江堰》一篇。余秋雨先生笔下翻滚着白沫浩浩汤汤的江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那时起,成都便称为了我最向往的城市。

清晨的成都像是山脚的一汪绿潭,无风不起浪,温润如玉。山间雾气弥漫,目光所及是葳蕤生长的绿植,隐形的水分子迎面而来,在指尖上倏的化开,清清爽爽清清。迎着阳光向上望,白锻掩映下是厚重沧桑的山头,仿若千年前它就已经在这里,悠悠诉说着古迹的前世今生。

时值八月,我们未能看到余秋雨先生笔下奔腾如野马的江水,也未能望见网上视频中肆意上涨的碧波万里,但从导游口中不断的故事里、从眼前的李冰雕像中,那凝着华人智慧捍卫一方故土的都江堰正从历史画卷中款款向我们走来。

你若问我都江堰的智慧在哪,我会带你去细看那三大工程。是在将岷江水分流的宝瓶口里吗?在那个没有机械炸药的年代,人们先用火烧而后用水泼,一冷一热间巧妙地开凿深山。是那排沙的飞沙堰里吗?疾速掉头的拐角处利用离心力甩开大量泥沙。是在二八排沙四六分流的鱼嘴里吗?从将石头放在竹笼里,到将木头捆绑在一起积在河道间,人们用最普通的材料完成了最伟大的功业。治水却又不扼杀其飞奔万里的天性,掬一汪江水,每一缕平顺的水汽都诉说这那条流传千古的真理:与天斗,却也要敬畏天地,顺应自然。

都江堰,千古而来它就伫立在那里,抚顺狂野奔腾江水,抬眸便对上万家灯火,人间平安。或许是匿名的夫妻俩为老百姓修筑木桥,或许是李冰率人排洪治灾构建成都平原,我站在摇摇晃晃的夫妻桥上眺望汩汩流淌的内外江,仿若看见千年前有人弯下脊梁,用血肉之躯驮起百姓粲然的面庞。

八月初的都江堰正值枯水期,然而它的涓涓细流并不是沉默,而是一种坚韧,一种深邃。光阴流逝,岁月淌过,无论是帝王旧事还是百姓人家,都在滚滚历史中如风般消散了。但都江堰还在,它就那么坚定地站在那里,诉说着那古老的秦朝风烟,也曾将华人智慧与温润人情悄悄铭记。今朝我踏上都江堰,而明天将会有更多人登上它,细捻那未曾眠的历史与精神,默默将其延续到未来。于是都江堰不老,李冰的智慧不老,为民求平安的心愿不老,都江堰仍然有温热的心跳。

离开都江堰时正值晌午,天府之国却并不燥热,泉水叮叮咚咚携着水汽冰冰凉凉拂过面庞。我转头回望默默伫立着的都江堰,心中不止有最初的向往,更有感动与敬畏了。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贯穿古今的文脉到底是什么,口口赞颂的精神何以为贵,我们引以为傲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又在哪里,去一趟都江堰吧,一切都会有答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