谔谔虽如云,匪我尚存思

观察员 毒舌杂谈 160 0

张爱玲有言:“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关乎个人形象的塑造,修内若儒家“凡事之本,必先治身”,通过不断完善自我来追求精神与道德的双重提升;修外如贝索斯之言:“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此二者皆有可称道之处。

善于从他者所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拨乱反正,完善自我。我们对于自己的评价总是习惯性戴上滤镜,因而导致“雾里看花,终隔一层”,而他人以旁观者的维度则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害,将我们目光所未及的砭弊呈现出来。揆诸曩昔,项羽刚愎自用,孤介自守,最终自刎乌江,反观唐太宗乐纳直谏,垂听肺腑,终成太平盛世;俯察当下,各地文旅局广招贤士,泛纳良策,纷纷以“听劝”姿态打造旅游胜地。不难发现,闭门造车只会让自我陷入单向度的缧绁,进而在抱残守缺中痛失远大前程,唯有以虚怀若谷的谦逊之心去听取他人的意见,我们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不断超越。

但我们也要清楚,外界的声音有时也并不能够指引我们走入正道。个人形象的构建是长期性的社会活动,倘若我们内心没有一定的准绳和标杆,则容易陷入无意义的焦虑和迷茫中,那么此时坚守自我,加强精神修养,使内在力量逐渐丰盈强大就显得意义非凡了。倘若战火中的鲁迅听凭劝告一生行医,那么又何来如椽大笔唤醒四万万炎黄子孙的内生源力?倘若贝多芬轻易屈从于“聋子不该接触音乐”的评价囹圄,又何来现如今那一位石破天惊的艺术大师,那一首首惊世骇俗的音乐作品?“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做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黑塞如是说。终其一生我们究竟为谁而活?与其将短短一辈子的话语权让渡他人,倒不如执掌自我,修缮美德,重拾内心的秩序与充盈。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社交成本一再降格,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是以貌取人的价值观,是雁过不留痕的感情交流,是三言两语便可随意揣测的贫瘠链接。在过去,我们称赞“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现如今因为内在修炼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被压缩成一个个扁平的符号,淡如水的关系也不再是君子之交。恰如三毛所言:“青年人急于成为大树,而内在本质的坚硬与否便来不及去顾及,一刀砍下去,便是断了。”吾辈青年晔晔如扶桑,怎可囿于他人目光的桎梏而忽略了内心的自信力,人生是一盘大棋,执棋者从头到尾都只是我们自己,唯有把握好人格的建设,自立自强,不断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方可于诡谲的世俗洪流中行稳致远。

谔谔虽如云,匪我尚存思。我们需要虚怀若谷地接受他人的评价,但不必要盲目地将其奉为金科玉律,外界喧嚣,保留你自己的修养。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