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下一页: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精神的富足是建立在物质充足的基础上的,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也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就好比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原始人渐渐解决了食物问题的物质基础之后,便会诞生一系列的文化现象一样,开始追求精神生活。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的精神建筑,如果没有物质的经济基础,上层的精神建筑也必将倒塌;没有上层的精神建筑,物质基础即使再怎么充足,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摆设品。可以说,物质与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胡适先生有言,“我们深信,精神的文明必须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物质享受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而精神享受则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一种文明是由纯粹的物质构建而成的,更不是纯精神的。假使没有精神文明作引导,纯粹的物欲世界就会逐渐演化成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形成精神层面上的退化。因此,“提高人类物质的享受,增加人类物质上的便利与安逸,……使人们不至于把精力心思全抛在仅仅生存之上,使他们可以有余力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就显得格外重要。
虽然说在历史上并不缺乏抛弃物质生活,而专注于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便是如此。可是,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之中,去刻意追求一种被称作“精神生活”的东西,你就会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这不是常人能忍受的。也不会有人在享受到物质丰裕的好处之后,能够再次接受物质匮乏的生活。
所以,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所需要注意的便是二者的平衡。可是,人们似乎逐渐忘记了这一规律,盲目的追求物质世界的享受而放弃精神家园的建设。物质是永远满足不了的,因而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时刻停不下来。长此以往,便导致了物质与精神的失衡。
我们或许应该停下来好好反思,人生从来不是拿来享受和挥霍的乐园,应该是一种对灵魂的修炼与淘洗,以及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寻找。“日常的修炼反省,就是对灵魂的锤炼,去除杂质,令灵魂变得纯粹。”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幸福与快乐。
铅华洗尽之后,方见人生真谛。
uc下一页:成长
我们往往对别人的误失指指点点,而对自身的不足视而不见。
暴躁、易怒、自大、高傲、颓丧、毫无主见、人云亦云、心胸狭隘、锱铢必较、虚伪、欺软怕硬、恃强凌弱、口蜜腹剑、城府、媚俗、懦弱、逃避、讨好、孤僻、迂腐、猜忌、冷漠、懒惰、贪婪、偏执、迟钝……请清算一下自己的污点吧。感受到罪恶爬上脊梁,在耳旁低语,灵魂颤抖着跪下,妄图乞求谁的原谅,然而没有什么会接受这样的赎罪。
收不到答复,于是只能“宽恕”自己——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这不知来自哪位先哲的至理名言,给了多少人慰藉,并因此心安理得地继续生活。
诚然,它可以当做努力以后的失败补偿,但绝对不是自欺欺人的开脱借口。明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改变,就这样在糟粕下缴械投降,犹如温顺的羔羊蜷伏在恶魔蹄下,甚至连忏悔都不屑一顾。
为此请允许我多缀一句——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但总有人会更优秀。”
不能无视、无法宽恕。
这样的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
过错是永远存在的,劣根性植入灵魂的土壤,肮脏地共生着,想要远离,但就像抛弃灯光下的影子一样不切实际。那团黑影,那自灵魂深处阴郁的污浊,发问了——
“要接纳我吗?想抱抱我吗?”
不想、不行,太脏了,那样的自己,本就不该存在的,那撒旦手中禁忌的造物,是被诅咒的悲剧,除不尽,洗不干净!!
『那就每天清洗、每天反省。』
『总不能让我/你一直这样脏兮兮的吧?』
影子开口了,语气是说不出的温柔。
不知何时,我们忘记了“吾日三省吾身”,选择了逃避,放弃了风雨洗礼,在一片虚无中氧化殆尽。
“不会了,我以后绝对不会让你/我脏兮兮。”
举起手背胡乱抹了把泪,与承担糟粕的自己和解。去洗手间洗了脸,镜子里是湿漉漉的狼狈笑颜,傻里傻气,却也是新生的活力。
那就开始清洗糟粕,锤炼灵魂吧!
『听着,小家伙。
抑制暴躁怒火,使其变为正直与坚毅。收敛高傲自大,转化为自信勤勉。安慰颓丧,变成理性与清明。鼓励主见,让不言的观点成为沉默的真理。心胸尽量开阔,那些狭隘的地方收紧成底线。虚伪讨好化身为半实半虚的圆滑,当做可以卸下的保护伞。恃强凌弱里放上一杆秤,在强权下暗地扶持弱小。口里的蜜是生活调味品,腹中的剑添上眼睛用来保护自己。去掉阴损的城府,是谦虚的美德。抹掉媚俗的浓妆,镶上返璞归真的宝玉。懦弱与逃避用来让世界放下戒心。孤僻再缩小一点范围,充当舒适圈和避风港。迂腐的腥臭再淡一点,变成某种意义上的敬畏。猜忌冷漠少一点敌意,就是分寸。懒惰放在不重要的地方,用最饱满的精力面对挚爱。贪婪的胳膊往里收,就是节俭。让偏执多点包容,就能在繁杂中坚守本心。在迟钝的时间中填满思考,及时做出精彩解答。
糟粕需要慢慢清理,我等你/我的灵魂变得纯洁。
请记住,最重要的事情——
我/你爱你/我』
影子留下冗长的寄语,并抱了抱你。
现在,去接受未知的风暴。
uc下一页:糟粕在自己身上
我们往往对别人的误失指指点点,而对自身的不足视而不见。
暴躁、易怒、自大、高傲、颓丧、毫无主见、人云亦云、心胸狭隘、锱铢必较、虚伪、欺软怕硬、恃强凌弱、口蜜腹剑、城府、媚俗、懦弱、逃避、讨好、孤僻、迂腐、猜忌、冷漠、懒惰、贪婪、偏执、迟钝……请清算一下自己的污点吧。感受到罪恶爬上脊梁,在耳旁低语,灵魂颤抖着跪下,妄图乞求谁的原谅,然而没有什么会接受这样的赎罪。
收不到答复,于是只能“宽恕”自己——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这不知来自哪位先哲的至理名言,给了多少人慰藉,并因此心安理得地继续生活。
诚然,它可以当做努力以后的失败补偿,但绝对不是自欺欺人的开脱借口。明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改变,就这样在糟粕下缴械投降,犹如温顺的羔羊蜷伏在恶魔蹄下,甚至连忏悔都不屑一顾。
为此请允许我多缀一句——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但总有人会更优秀。”
不能无视、无法宽恕。
这样的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
过错是永远存在的,劣根性植入灵魂的土壤,肮脏地共生着,想要远离,但就像抛弃灯光下的影子一样不切实际。那团黑影,那自灵魂深处阴郁的污浊,发问了——
“要接纳我吗?想抱抱我吗?”
…………
不想、不行,太脏了,那样的自己,本就不该存在的,那撒旦手中禁忌的造物,是被诅咒的悲剧,除不尽,洗不干净!!
『那就每天清洗、每天反省。』
『总不能让我/你一直这样脏兮兮的吧?』
影子开口了,语气是说不出的温柔。
不知何时,我们忘记了“吾日三省吾身”,选择了逃避,放弃了风雨洗礼,在一片虚无中氧化殆尽。
“不会了,我以后绝对不会让你/我脏兮兮。”
举起手背胡乱抹了把泪,与承担糟粕的自己和解。去洗手间洗了脸,镜子里是湿漉漉的狼狈笑颜,傻里傻气,却也是新生的活力。
那就开始清洗糟粕,锤炼灵魂吧!
『那么……听着,小家伙。
抑制暴躁怒火,使其变为正直与坚毅。收敛高傲自大,转化为自信勤勉。安慰颓丧,变成理性与清明。鼓励主见,让不言的观点成为沉默的真理。心胸尽量开阔,那些狭隘的地方收紧成底线。虚伪讨好化身为半实半虚的圆滑,当做可以卸下的保护伞。恃强凌弱里放上一杆秤,在强权下暗地扶持弱小。口里的蜜是生活调味品,腹中的剑添上眼睛用来保护自己。去掉阴损的城府,是谦虚的美德。抹掉媚俗的浓妆,镶上返璞归真的宝玉。懦弱与逃避用来让世界放下戒心。孤僻再缩小一点范围,充当舒适圈和避风港。迂腐的腥臭再淡一点,变成某种意义上的敬畏。猜忌冷漠少一点敌意,就是分寸。懒惰放在不重要的地方,用最饱满的精力面对挚爱。贪婪的胳膊往里收,就是节俭。让偏执多点包容,就能在繁杂中坚守本心。在迟钝的时间中填满思考,及时做出精彩解答。
糟粕需要慢慢清理,我等你/我的灵魂变得纯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