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不能被称为艺术

观察员 毒舌杂谈 135 0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广泛涉足各行各业,它犹如一支奇妙的魔法棒,仿佛只需要轻轻一挥,便能改变世界的面貌。然而,当我们沉浸于这种科技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可曾认真思考过:人工智能,真的无所不能吗?在我看来,这一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毕竟,仅从艺术创作领域来看,人工智能便很难企及人类艺术家所能够达到的独特高度。

在这片广阔的艺术海洋中,人类的表现力如同璀璨的繁星,各自具有着独特的光芒。从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到米开朗基罗《大卫》之中的英勇姿态,这一切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所透露出的性灵的光芒。而当人工智能试图学习、模仿这些艺术作品的时刻,却往往只能十分勉强地捕捉到表面上的几分神似,却很难传达出画作背后蕴藏的深厚情感与独特意境。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局限性,首先源于其缺乏人类的情感体验。正如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言:“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而对于现实生活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则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内核与灵魂,同时更是连接艺术家与欣赏者的纽带。然而,人工智能在对于人类情感的理解与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上几乎是一片无生命的荒漠,不仅无法体会到平凡人生的喜怒哀乐,更无法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作品中。

其次,艺术创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因循守旧的模仿,更是一种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正所谓“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在我看来,毫不夸张地说,创新几乎是人类最基本、最核心的精神力量。反观人工智能,它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之中,往往受到算法和数据的限制,总是像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一样跟在伟大艺术作品的背后亦步亦趋,永远无法像人类艺术家那样灵光一闪,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现。例如,当人类听到一段美丽的旋律,我们能够迅速从中提取出音乐的情感色彩,甚至产生新的创作灵感。而人工智能在处理音乐数据时,却只能按照预设的算法进行刻板的系统化操作,无论如何也无法跳出预设的框架。

此外,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创作往往拥有着深刻广泛的生活细节。每一个细微的生活体验、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都为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素材。而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活的理解,仅仅来源于它们的数据和程序,是一种缺乏真实感受、照猫画虎式的拙劣模仿。正因如此,它们才无法理解泰戈尔的《飞鸟集》中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更无法体会《哈姆雷特》中对于人性的探索与拷问。

有人可能会提出反驳,认为近年来已经有许多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认可。是的,我不否认有一些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确实具有着令人惊叹的内涵与形势。然而,这些作品往往是在人类的指导与修改之下完成的,其背后的创意和情感大多仍源自于人类的引导与创造。试想一下,如果完全脱离了、排除了人的因素,一个对于人类文明完全无知的人工智能又怎么能够独立创作出完善、精致的艺术作品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仍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它缺乏许多艺术作品诞生所必需拥有的条件,这使得人工智能实际上很难在艺术创作领域取代人类的位置。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在未来某一天,人工智能或许也可以在艺术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至少在当下,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依旧要由深入生活实践的人类艺术家产出,我认为,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不容否认的。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