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打卡”成为束缚

点评师 毒舌杂谈 489 0

现如今,“打卡”作为崭新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业已走入了你我日常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打卡”这一行为的利弊,不同的人却往往具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打卡”不仅可以督促我们坚持一种良好的习惯,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种仪式感,同时更为你我单调乏味的日常平添了几分温暖的色彩。有的人则认为,“打卡”重形式而轻本质,并且指责“打卡”使得人们过分注重于向他人的目光展示一种轻浮浅薄的态度,而忘记了对于本真的自我负责。

别让“打卡”成为束缚-第1张图片

必须承认,这两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言,但是却多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首先,“打卡”作为一种自我督促的手段,的确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一种自觉且自律的习惯。因为,“打卡”这一行为本身便等同于是将自己的行为置于他人的目光之下,而不论我们的“打卡”成果是否会被其他人看见,“打卡”都创造出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即:有人在监督我,我必须要做好这件事。这种积极的暗示,对于许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人来说,的确是养成一项优良习惯的良好助力。

然而,在另一方面,“打卡”虽然的确可以促进习惯的养成,帮助自制力较弱的人群获得自律性;但就“打卡”这一行为在日常之中的存在而言,如果要是一个人只注重于外向的炫耀,并且过度强调形式上的“打卡”而忽视了内容上的持之以恒。“打卡”所具有的正面效果便会显得微乎其微了,甚至在有的时候会显现出明显且直接的负面效果来。

譬如,有一些人在完成了自己的健身打卡之后,便开始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另一些人的学习打卡总是在收集一些浮于表面的碎片化知识,而不愿进一步接受与总结逻辑井然的思维体系。这些行为,都是将“打卡”错误地当做了一种消极应付的底线,而不是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工具。

同时,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人或是人云亦云地涌入一处名不符实的“网红景点”,抑或是不经考虑地便购买了一件毫不实用的“爆款商品”。而倘若一定要追究其背后的原因,那么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可言的行为,大都是为了完成一次所谓的“打卡”。与第一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在这一种情况下,“打卡”并没有被消极地架空,而是被积极地引导向了错误的方向。

这是一种狡诈的消费主义陷阱,它往往会以“打卡”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并且依靠在朋友圈之中的大量转发,使它们看上去像是一种时尚与潮流的大势所趋。而这种错觉,便会使得许多缺乏主见的个体陷入亦步亦趋的境地之中。并最终将“打卡”变作一根束缚住我们的缰绳,而不再是自我约束的有力工具。

由此观之,“打卡”这一行为本身或许本无利弊可言。因为,它只是一种单纯的工具,问题只在于我们究竟要如何将它使用。而我们唯有拥有坚实的自我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够真正预防“打卡”的形式化与错误利用,并且使它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之中的重要助力。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