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交流弥鸿沟,携手并肩创佳作

观察员 毒舌杂谈 177 0

我认为,作者在书写自己的作品时,固然需要坚守自己创作的初心,但是也必需要充分吸纳读者的意见。毕竟,优秀的作品往往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这是因为,一部作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作者的创作,同时也取决于读者的理解和传播。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意味着,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备受推崇的作品、真正优秀的作品与你喜爱异常的作品,这三者之间,往往会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一事实,也导致了人们几乎总是会出于不同的品味、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对于不同的作品给出各不相同,乃至截然相反的评价。这种认识与评价的差异性,往往会导致人们在议论某部文艺作品的时刻产生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

然而,在我看来,正如我在前文所表述的那样,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其实是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而每一个读者,也并非刻板接受信息灌输的机器,他们也具有着独特的主观性和创造性。譬如,不同的读者群体,必然拥有着唯独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和审美偏好,当这些因素与一部优秀的作品中和之时,往往会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例如,一个人可能被哈姆雷特的痛苦和挣扎所感动,而另一个人可能更关注戏剧中的浪漫表演。因此,即使是最优秀的作品,不同的读者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出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并不能归咎于作品本身的模糊不清,我们只能认为,是作品深刻的内涵,激发出了读者丰富多彩的想象。

由此观之,那些认为优秀作品的诞生只与作者本人相关,而同读者毫无关系的论调也便不攻自破了。毕竟,作者固然是作品的创造者,但是在他创作的过程之中,作者预设好的主题、结构、人物和情节等元素,往往会为读者创造一个可供想象与解读的自由空间。而这,也正是文艺作品的魅力所在。

所以说,在我看来,作品,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需要读者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当读者欣赏一部作品之时,他会根据自己的背景、经历和偏好对作品进行主观的解读和评价。这种解读,不仅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还包括对作品形式、风格和情感的评价。在这时,读者便不只是单纯的读者。通过阅读,他们对于作品的内在也产生了一份自己的理解,甚至在有些时刻,这份理解可能会比作者本人更加深刻。正因如此,作者才应当学会虚心接纳读者的意见,这不仅是对于读者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于作者自身的一种提升。

更何况,阅读与写作其实都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在这一意义上,作者不仅是在书写文字,读者也不仅是在解读文本,他们常常也会将自己的经验和情感投射到文本之中。这意味着,读者与作者之间常常也会存在着思维的误解与认识的鸿沟。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则有助于我们消弭这一不必要的沟壑,共同使优秀的文艺作品走向思想与艺术上的升华。

总之,优秀的作品,必然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这是因为,它需要作者的创造性和读者的参与性两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愿,在这份坦诚率真的交流中,会有更多伟大的作品诞生在这个世界之上。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